缺乏維生素C?營養師教你怎麼確認和挑選保健品

大航海時期,除了環境衛生不佳,也沒有現今的保存設備,船上的食物皆以醃製品、乾糧、麵包為主,船員的疾病及死亡屢見不鮮,尤其是壞血病,又稱水手病,就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。

維生素C是什麼

為什麼光是缺乏維生素C,就可以造成幾百萬人死亡?

維生素C又可以稱為維他命C、抗壞血酸(Ascorbic acid),因為人體缺乏合成的重要酵素:L-葡萄糖酸內酯氧化酶(L-gulonolactone oxidase),導致無法自行合成維生素C,維持身體運作,其他動物像是:靈長類、天竺鼠、部分的蝙蝠,也因缺乏此酵素,需要另外補充。

當身體缺乏維生素C,會造成壞血病,可能有以下症狀:

  1. 牙齦出血
  2. 傷口不易癒合、免疫力下降
  3. 皮膚針狀出血
  4. 高膽固醇血症
  5. 孩童骨骼發展異常
  6. 出現4H症狀與疾病
    • Hemorrhagic signs 出血
    • Hyperkeratosis 角質增生
    • Hypochondriasis 慮病症
    • Hematologic abnormalities 血液學異常

維生素C的功效

隨著醫學發展,發現維生素C參與的層面非常廣泛,能協助營養素的吸收及代謝維持神經穩定荷爾蒙的合成,以及對抗自由基,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抗氧化。

營養素吸收及合成

  1. 使膠原蛋白合成,促進傷口癒合、增加皮膚保水度及維持彈性、幫助結締組織穩定
  2. 促進人體吸收食物中的鐵,影響血紅素的生成,預防因營養素缺乏所造成的貧血。
  3. 將葉酸還原成二氫葉酸和四氫葉酸,協助胺基酸和蛋白質合成、傷口癒合、紅血球形成
  4. 促進產生膽酸幫助脂肪消化。

與神經傳導物質相關

  1. 協助苯丙胺酸合成酪胺酸,及正腎上腺素合成:讓多巴胺、苯乙胺、正腎上腺素、腎上腺素順利產生,與自律神經、情緒、疲累感有關。
  2. 幫助酪胺酸代謝:減少尿黑酸(Homogentisic acid)過度堆積而造成毒性。
  3. 幫助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合成:與神經穩定、情緒、疲累感、睡眠有關。

與荷爾蒙相關

幫助荷爾蒙生成:膽固醇(Cholesterol)到孕烯醇酮(Pregnenolone)過程中的酵素,需要維生素C當作輔酶,促進後續荷爾蒙形成,像是:脫氫表雄酮(DHEA)、黃體酮、睪固酮、雌二醇(俗稱雌激素)等等。

抗氧化作用

人體在代謝產能過程中自然會產生自由基,而不良的生活習慣及飲食、壓力、環境汙染、毒素、藥物、紫外線皆會使自由基增加含量過多將會造成身體細胞受損、發炎、慢性疼痛、慢性疾病、癌症等,需要抗氧化物質來平衡。

抗氧化物質包含:維生素E、維生素C、麩胱甘肽、硒、硫辛酸、乙醯半胱胺酸、輔酶Q10、菸鹼酸。

腸道黏膜穩定

腸道黏膜細胞彼此透過「緊密連接(Tight junction)」、「中間連接(Adherens junction)」、「橋粒(Desmosome)」相連,維生素C有助於黏膜細胞排列的穩定

誰需要補充?有副作用嗎?

適合的人

  • 皮膚膠原蛋白流失
  • 容易反覆感冒、免疫力差
  • 生活作息不規律
  • 飲食不均,蔬果攝取不夠
  • 經常處於高壓狀態
  • 情緒不穩定
  • 飲酒及抽菸習慣
  • 外傷
  • 腸道黏膜受損
  • 慢性發炎及慢性疼痛
  • 有特殊需求,像是:只喝牛奶的嬰兒、消化障礙、懷孕、哺乳、高齡者

以上皆需要由專業營養師、醫師及其他專業人員,做個人化評估及檢驗後適當補充。

不適合的人

維生素C在人體中由肝臟和腎臟代謝,從尿液排出。若有肝臟或腎臟相關疾病、草酸鈣結石,或是檢驗出草酸鹽過高的人,務必諮詢專業醫療人員,補充少量或暫停使用。另外,對部分人來說也會刺激腸胃道,需特別留意。

含量才是重點,要吃多少?

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(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, DRIs)」第八版中,建議各年齡層的維生素C攝取量及上限攝取量為:

年齡維生素C建議攝取量(毫克/天)
0~6個月40
7~12個月50
1~3歲40
4~6歲50
7~9歲60
10~12歲80
13~15歲100
16~18歲100
19~30歲100
31~50歲100
51~70歲100
71歲以上100
懷孕期110
哺乳期140
年齡維生素C上限攝取量(毫克/天)
0~6個月
7~12個月
1~3歲400
4~6歲650
7~9歲650
10~12歲1200
13~15歲1800
16~18歲2000
19~30歲2000
31~50歲2000
51~70歲2000
71歲以上2000
懷孕期2000
哺乳期2000

一般保養需求:盡量從飲食中攝取,若不足則依照年齡不同,另外補充40~2000毫克/天

調整身體機能:需要經由專業營養師、醫師等醫療人員做個人化評估,約1000~5000毫克/天,且作為短期補充

食物中有維生素C嗎?

在天然食物中,紅心芭樂的維生素C含量最高,其他品種的芭樂也富含。還有一些食物是維生素C的極佳來源,包括糯米椒、紅甜椒、黃甜椒、橘甜椒、木瓜、小番茄、草莓、奇異果、龍眼和釋迦,建議選擇當季的新鮮食材,能確保食材的營養價值,還能減少農藥殘留的風險。

不同劑型該怎麼選?

維生素C有多種劑型,包括錠狀、膠囊和液態等,但關鍵在於其吸收率

如果沒有經過特殊製程,維生素C在服用後2至3小時內就會被排出體外,導致身體無法有效吸收。為了提高吸收率,各廠商研發了不同的技術,市面上常見的主要有以下三類:

  • 一般口含錠、發泡錠:吸收率最低,容易受到光和熱的影響,通常會添加糖和人工香料,口味討喜,費用也較便宜。
  • 緩釋型:這類型的維生素C在人體中會緩慢釋放長達8小時,提高了吸收率。
  • 酯化型:兼具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結構,提高穩定度和吸收率,較不易受到光、熱影響。

因此,建議選擇沒有添加糖和人工香料,且吸收率較高的(如酯化型或緩釋型),再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具體的劑型。

該選擇單方還是複方?

這取決於購買維生素C的目的。

單方可以應用的範圍最廣泛,可以另外與其他營養成分搭配;複方比較適合已確定出問題的化學路徑,而需要調整身體機能的人,另外,綜合維生素中也會添加維生素C。

什麼時候吃?有最佳時機嗎?

有的人飯前服用會有腸胃道相關不適,像是:噁心、想吐、腹脹、胃痛、腹痛,一般建議餐後吃較好,食物中的類黃酮也能增加維生素C的吸收率,像是:柑橘類、葡萄、櫻桃、洋蔥等。

維生素C推薦四大挑選步驟

  1. 確認需求,選擇劑量、單方或複方
  2. 避免過多添加糖、人工香料、過敏原
  3. 選擇吸收率高的劑型
  4. 查看官方檢驗報告及產品相關證明
    • 檢驗:重金屬、病原性微生物、真菌毒素、防腐劑、塑化劑、著色劑、動物用藥殘留是常見且基本的檢驗,同時也要注意檢驗時間,能幫助判斷是否相對安全。
    • 專利商標:各國專利法的規定皆不同,也分為不同類型,像是台灣有「發明專利」、「新型專利」、「設計專利」,可以直接上網搜尋專利名稱,查看申請的類別及實驗數據,一般來說參考的優先順序為:人體實驗 > 動物實驗 > 細胞實驗。
    • 製造認證:證明產品在製作過程中的品質管理,讓產品的安全衛生更有保障,像是 ISO22000 、 HACCP 。

許多人家裡都有維生素C的保健品,不同時機所需要服用的劑量皆不同,確保足量且好吸收,才不會浪費錢哦!

參考資料(請點擊將此展開)
  1. Souza, A. C. R., Vasconcelos, A. R., Prado, P. S., & Pereira, C. P. M. (2020). Zinc, vitamin D and vitamin C: perspectives for COVID-19 with a focus on physical tissue barrier integrity. Frontiers in nutrition, 7, 606398.
  2. Carr, A. C., & Maggini, S. (2017). Vitamin C and immune function. Nutrients, 9(11), 1211.
  3. Du, J., Cullen, J. J., & Buettner, G. R. (2012). Ascorbic acid: chemistry, biology and the treatment of cancer. 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(BBA)-Reviews on Cancer1826(2), 443-457.
  4. Heuser, G., & Vojdani, A. (1997). Enhancement of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and T and B cell function by buffered vitamin C in patients exposed to toxic chemicals: the role of protein kinase-C. Immunopharmacology and immunotoxicology19(3), 291-312.
  5.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
  6.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

如果覺得文章實用有幫助,請分享給身邊需要的朋友,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唷!謝謝❤️
※飲食營養會依照每個人需求、年齡、性別、疾病、身體狀態、喜好而異,也與運動、睡眠、壓力、荷爾蒙、腸胃道、情緒有關,需個人化評估、建議及調整。
※若合併有其他疾病、特殊症狀,或是特殊需求,如糖尿病、癌症、嚴重腹瀉、嚴重便秘、腸漏症、慢性發炎、慢性過敏、檢測重金屬過高、牙口不好等等,務必諮詢專業營養師做詳細的評估及個人化建議。
By 阿潛營養師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文章目錄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