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營養諮詢的過程中,個案看到抽血報告上維生素D的紅字,第一句話不外乎是:「我都有曬太陽欸,怎麼還是這麼低?」
歷年國民營養調查也都顯示,台灣人普遍缺維生素D,到底曬太陽有沒有用?為什麼已經很多戶外活動、有刻意每週曬太陽還是一樣呢?

紫外線是什麼?維生素D怎麼合成?
首先,我們要對「陽光」、「維生素D合成方式」有初步的認識。
太陽照射地球,給我們明亮的光線以及太陽輻射(電磁波)被稱為陽光,而電磁波中,其中一個成員就是我們常聽到的「紫外線」。
紫外線根據波長分為三種,紫外線A(UVA)、紫外線B(UVB)、紫外線C(UVC),只有紫外線B(UVB)能夠經皮膚吸收轉換成維生素D前驅物,再經由人體肝臟、腎臟轉化為具有活性維生素D。

所以要透過曬太陽合成維生素D,最重要的是紫外線B(UVB)能不能抵達皮膚,被人體有效吸收,影響的層面可以分為「環境」和「個人因素」。
環境
- 緯度:高緯度地區的紫外線弱,低緯度且越靠近赤道的地區,紫外線越強。
- 季節:夏季相較於冬季有更多紫外線,一天中不同的時間也會影響太陽照射的角度。
- 海拔:越高的地方會縮短太陽照射的路徑,增加紫外線。
- 光照時間:受到太陽光照射的時間越長,人體吸收更多。
- 臭氧量:臭氧層會削弱紫外線B(UVB)到達地面的程度。
- 雲層:大量的雲會阻擋紫外線B(UVB)抵達地面,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或液體也會影響。
- 表面反射率:冰、雪、細沙有較高的反射,也會增加整體紫外線。
另外紫外線B(UVB)無法穿透玻璃,因此室內無法有效透過日曬合成維生素D。
個人因素
- 膚色:膚色越深的人(黑色素濃度越高),越不容易透過日曬合成維生素D。
- 年齡:年紀越大,身體轉換成活性維生素的能力越差。
- 衣物遮住的面積:紫外線B(UVB)會受到衣物阻擋,包含衣物、帽子、袖套等。
- 防曬乳:防曬乳可以阻隔紫外線,因此使用頻率和習慣也會影響。
因此,不同人所在的地點、時間、生活習慣、著裝習慣、肝腎功能都會影響數值。

紫外線如何影響人體
個案A:那是不是就要一直曬太陽,甚至曬成古銅色?
阿潛營養師:不是的,紫外線也會造成皮膚傷害。
皮膚從最外層到內層分為:表皮層、真皮層、皮下組織,各個紫外線能影響的深度不一樣,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(尤其是水晶體)。
UVA:會抵達表皮層及真皮層,破壞彈性纖維、膠原蛋白、產生自由基,造成皺紋、皮膚色素沉澱、老化、敏感,甚至皮膚癌。
UVB:會抵達表皮層,造成曬傷、曬紅、曬黑,增加皮膚損傷。
UVC:幾乎被大氣層阻隔,不會達到地面。

想要日曬補充維生素D,該怎麼做?
紫外線可以說是雙面刃,過猶不及,也不恰當,因此建議以下四點:
- 依照所在地區,查看氣象署紫外線指數分級,對應下方表格建議的防護措施。
- 每天上午10點以前、下午2點以後,依據狀況曬10~30分鐘,若長時間戶外活動,務必準備遮陽用具(例如:抗UV眼鏡、遮陽傘、防曬衣)、塗抹適當防曬乳,並定期補擦。
- 若符合以下情況,務必諮詢專業皮膚科、眼科、風濕免疫科或其他專科醫師:光過敏、長期使用增加光敏感性藥物者、白內障、乾癬、蕁麻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酒糟、紅斑性狼瘡、天皰瘡、皮肌炎、皮膚癌,以及其他皮膚和眼睛受損高風險者等。
※遮陽傘、防曬衣若有宣稱「抗UV」,依據CNS 15001「防日光紫外線織物性能評估」,需做防紫外線係數(UPF)檢測,分為等級A(40以上)、等級B(39~25)、等級C(24~15),數字越高代表抗紫外線程度越高。
紫外線指數 | 曝曬級數 | 曬傷時間 | 防護措施 |
0~2 | 低量級 | ||
3~5 | 中量級 | ||
6~7 | 高量級 | 30分鐘內 | 帽子/陽傘+防曬液+太陽眼鏡+儘量待在陰涼處 |
8~10 | 過量級 | 20分鐘內 | 帽子/陽傘+防曬液+太陽眼鏡+陰涼處+長袖衣物+10至14時最好不在烈日下活動 |
11以上 | 危險級 | 10分鐘內 | 帽子/陽傘+防曬液+太陽眼鏡+陰涼處+長袖衣物+10至14時最好不在烈日下活動 |
日曬不足,有其他方式嗎?
飲食中也可以獲得維生素D,常見為鮭魚、鯖魚、鰻魚、比目魚、經UV菇類、蛋黃、維生素D強化牛奶,若飲食攝取不足,也可以透過保健食品補充。
個案B:那我吃保健食品就好了對吧!
阿潛營養師:並非所有人都要補充,也有人不建議自行購買來服用。
想知道誰需要吃維生素D、飯前還是飯後吃、飲食中維生素D的量、吃素怎麼補充,以及選購重點嗎?點擊下方文章全部告訴你!
延伸閱讀:營養師說明維生素D:功效有什麼、適合哪些人、食物中如何攝取、保健品選擇原則
參考資料(請點擊將此展開)
-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紫外線指數預報服務
-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紫外線觀測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- Bernerd, F., Passeron, T., Castiel, I., & Marionnet, C. (2022). The damaging effects of long UVA (UVA1) rays: a major challenge to preserve skin health and integrity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, 23(15), 8243.
- Neville, J. J., Palmieri, T., & Young, A. R. (2021). Physical determinants of vitamin D photosynthesis: a review.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Plus, 5(1), e10460.
如果覺得文章實用有幫助,請分享給身邊需要的朋友,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唷!謝謝❤️
※飲食營養會依照每個人需求、年齡、性別、疾病、身體狀態、喜好而異,也與運動、睡眠、壓力、荷爾蒙、腸胃道、情緒有關,需個人化評估、建議及調整。
※若合併有其他疾病、特殊症狀,或是特殊需求,如糖尿病、癌症、嚴重腹瀉、嚴重便秘、腸漏症、慢性發炎、慢性過敏、檢測重金屬過高、牙口不好等等,務必諮詢專業營養師做詳細的評估及個人化建議。
By 阿潛營養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