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是覺得累、提不起勁?可能是職業倦怠(Burnout)的開始!2分鐘測你的職場疲勞指數!

你是不是也有這些感覺:總是覺得好累,週一上班像開機失敗的手機,週五下班像被掏空靈魂;本來熱愛的工作,現在只想逃避、放空、耍廢……
如果你有這些症狀,別急著怪自己「不夠努力」,你可能只是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。
這篇文章會帶你認識「烤吐司症候群」與「職業倦怠」,理解為什麼有些人能適應高壓節奏,而有些人卻在日常中漸漸被壓垮,同時解析壓力對身體造成的連鎖影響,並告訴你,飲食,其實能成為你面對壓力的重要助力。

職業倦怠

職場疲勞量表

在開始之前,先來測測你的職場疲勞程度吧!讓我們從中更了解自己工作壓力的來源。

※量表要填寫的內容較多,你也可以點選文章目錄的其他段落,先看文章內容。

※量表的結果說明是與文獻中台北市各職業相比。

烤吐司症候群是什麼?

烤吐司症候群(Toastout)是職業倦怠的前兆。最初是韓國的流行用語,把人比喻為吐司,在受到長期職場壓力下出現疲乏、疲倦、失去動力,甚至是身心問題,成為了快要焦黑、表面呈現金黃色的吐司。

烤吐司症候群(Toastout)是什麼?
烤吐司症候群(Toastout)是什麼?

職業倦怠是什麼?

職業倦怠的定義

職業倦怠(Burnout)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「長期工作壓力沒有獲得妥善處理,而產生的狀況」,通常會表現在三個面向:

  • 情緒耗竭:感到精力耗盡、難以專注工作
  • 去人性化:對工作和同事產生冷漠或憤世嫉俗的態度
  • 個人成就降低:對自己工作能力產生懷疑
職業倦怠(Burnout)是什麼?
職業倦怠(Burnout)是什麼?

很多人都知道,「工作壓力」是職業倦怠的根源,但這個詞非常模糊,同一件事發生在不同人身上,對他來說是很大的壓力,但對你卻不痛不癢,讓人摸不著頭緒。下面就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「工作壓力」如何產生。

工作壓力如何產生?

工作壓力源、工作外的壓力源+個人特質→工作壓力

  • 工作壓力源:
    1. 工作環境,不夠安全、有噪音、有特殊氣味、過度擁擠
    2. 工作本身,內容負荷過重、工時過長、夜勤工作、角色定位模糊
    3. 公司組織,缺乏參與感、未獲得尊重、溝通不良、缺乏安全感
    4. 人際關係,與上司、同事、部屬或其他單位互動不良,或是工作與家庭生活無法兼顧
  • 工作外的壓力源:家庭問題、生活危機、財務危機、環境因素
  • 個人特質:焦慮程度、神經質程度、模糊容忍度、A型人格性格
工作壓力如何產生?
工作壓力如何產生?

當工作壓力產生,每個人能承受的程度、時間,還有對身心的影響都不同,有些人像氣球,壓一下就爆;有些人像彈力球,雖然會被壓扁,卻能再彈起來,關鍵差別就在於「壓力因應能力」

關鍵的「壓力因應能力」是什麼?

壓力因應能力指的是人在面對壓力情境時,能否找到有效的方法去調節情緒、解決問題、保護自己不受傷害。

簡單來說,就是「遇到壓力時,你怎麼面對它、處理它,以及能不能挺過去」,這和壓力本身的大小無關,反而跟這幾個因素有關:

  • 有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?(像朋友、家人、同事)
  • 能不能覺察自己的情緒,並允許自己感受它?
  • 有沒有平常就會做的紓壓方式?(像運動、冥想、寫字)
  • 當事情太難時,願不願意尋求協助?
  • 有沒有維持基本的自我照顧?(吃好、睡好、適時放鬆)

壓力因應能力就像是一道「保護罩」,能減少壓力對身心造成的損傷。即使壓力還在,但你有能力「挺住」,而不是被壓垮。

延伸閱讀:線上1分鐘檢測「壓力量表」,壓力大怎麼辦?

壓力時的生理反應

在生理層面上,我們常說「壓力會傷身」,但具體到底是怎麼「傷」的?

其實,當我們感覺到壓力時,身體會啟動一套「戰逃反應(fight or flight)」的生理機制,用來幫助我們應付危險的系統。

壓力時的生理反應
壓力時的生理反應

這些反應短期是正常的,能幫助我們應付挑戰,但如果壓力持續、無法釋放,這些機制就可能變成傷害,漸漸讓身體進入過勞與倦怠的狀態。現代的壓力不像過去那樣能快速解決(比如打一架或跑走),身體如果一直處在高壓狀態,慢慢地,可能走向職業倦怠。

職業倦怠的症狀有哪些?

常見症狀

  • 總是感到疲憊,即使睡眠充足
  • 對工作感到憤怒或沮喪
  • 對以前喜歡的工作失去興趣
  • 經常感到身體不適,如頭痛、胃痛
  • 想要逃避工作相關責任

其他可能的症狀及風險

長期壓力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廣泛,上面的症狀只是冰山一角,還有可能影響神經傳導物、杏仁核、腸胃道、免疫系統、荷爾蒙、血管、發炎反應,造成:

  • 大腦:認知功能下降、記憶力變差、焦慮、憂鬱、易怒、疲勞、無精打采、睡眠問題
  • 腸胃道:發炎性腸道疾病、腸道菌相改變、脹氣、腹瀉、排便問題、腸漏症
  • 荷爾蒙:肌肉關節不適、疼痛感知改變、甲狀腺疾病、經前症候群、經期不規則、生育問題、性慾降低、疲勞
  • 皮膚:皮膚疾病、痤瘡
  • 心血管:血管內皮損傷、高血壓風險、心血管疾病、心悸
  • 體態:腹部脂肪累積、食慾改變
  • 肌肉、骨骼及關節:肌肉和關節疼痛、骨密度下降
職業倦怠常見影響層面和可能症狀及風險
職業倦怠常見影響層面和可能症狀及風險

5個幫身體降壓的飲食習慣

平時養成這些飲食小習慣,可以在面對壓力時降低對身體的傷害。

  1. 練習有意識地喝水、進食:從每天早上一杯水、固定三餐進食的時間和速度開始,降低壓力來臨時,飲食大幅度變化的可能。
  2. 多吃天然食物、辛香料:平時以原型食物代替加工食品,也避免過度調味,適時地用蔥、薑、蒜、洋蔥、黑胡椒、檸檬、鳳梨、蘋果提味,減少味精、雞精、醬油、糖、鹽巴過度使用。
  3. 多吃有助於情緒的食物:十字花科蔬菜、巴西堅果、70%以上黑巧克力等。
  4. 多吃降低發炎的食物:富含Omega-3魚類、薑黃、莓果、芭樂、彩椒等。
  5. 適時給予自己飲食彈性:觀察壓力時吃不同食物的感覺、紀錄壓力大時偏好的食物、吃完後的感受,可以從中發現有些食物吃完後感受身體和心理感受很好,但有些卻不如預期,當作下一次的壓力來臨時的擇食參考。
5個幫身體降壓的飲食習慣
5個幫身體降壓的飲食習慣

如果你最近總是覺得累、提不起勁,請不要責怪自己,壓力不是你的錯,重要的是,你願意多了解自己、開始改變。我們可以給自己一點空間喘口氣,慢慢找回你想成為的樣子。 ❤️

參考資料(請點擊將此展開)
  1. 葉婉榆, 鄭雅文, 陳美如, & 邱文祥. (2008). 職場疲勞量表的編製與信效度分析. 台灣衛誌, 27, 349-64.
  2. 人事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(以臺北市政府人事人員為例)
  3.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
  4.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(WHO)
  5. 《壓力管理》壓力的生物心理社會性的模式
如果覺得文章實用有幫助,請分享給身邊需要的朋友,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唷!謝謝❤️
※飲食營養會依照每個人需求、年齡、性別、疾病、身體狀態、喜好而異,也與運動、睡眠、壓力、荷爾蒙、腸胃道、情緒有關,需個人化評估、建議及調整。
※若合併有其他疾病、特殊症狀,或是特殊需求,如糖尿病、癌症、嚴重腹瀉、嚴重便秘、腸漏症、慢性發炎、慢性過敏、檢測重金屬過高、牙口不好等等,務必諮詢專業營養師做詳細的評估及個人化建議。
By 阿潛營養師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文章目錄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