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養諮詢時常常會幫大家看保健食品,每次看到魚油時,都會教怎麼計算濃度,並實際示範。很多人聽完後似懂非懂,甚至有人直接說:「這麼麻煩哦!對數字不在行啦!」從那時候就想寫一篇文章教大家怎麼算,文章中也有魚油濃度計算機,動動手指頭也可以自動計算哦!
示意圖-1-1024x759.png)
魚油EPA DHA是什麼?
在探討魚油濃度前,先來簡單了解「魚油裡主要想攝取的營養素」。
最初,有學者發現常吃魚類的族群,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比較低,後來隨著研究增加,人們漸漸知道:
- 油脂的最小單位是「脂肪酸」。
- 天然食物中的脂肪酸因為結構差異,可以簡單分為兩個類別:飽和脂肪酸、不飽和脂肪酸。
- 魚體內的油脂比例是關鍵,「不飽和脂肪酸」的比例比較高,所以對心血管有好處。
- 不飽和脂肪酸成為研究重點,EPA和DHA就是其中的成員。
- EPA是二十碳五烯酸(Eicosapentaenoic acid)的縮寫,主要對心血管疾病、三酸甘油脂過高和憂鬱症有幫助。
- 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(Docosahexaenoic acid)的縮寫,主要對大腦發育和功能有幫助。

魚油EPA DHA比例要多少?
根據不同需求,EPA和DHA的比例會不一樣,建議對照表格選擇對應的魚油。
需求 | 選擇 |
一般保健(抗發炎、抗氧化) 調整Omega-3/Omega-6比例 穩定細胞膜 乾眼症 | EPA+DHA |
預防心血管相關疾病 降低三酸甘油脂 | EPA比例高 |
憂鬱症 | EPA |
促進大腦功能 懷孕期/哺乳期 | DHA比較高 |
※疾病需先由臨床專業醫師評估,並在監督下執行。
為什麼吃魚油要計算濃度?
一顆魚油裡,除了有EPA和DHA,也有其他成分,像是:攝取過多會增加心血管風險的「飽和脂肪酸」。
當今天有一個魚油產品,EPA+DHA濃度佔30%,其他70%卻不知道是什麼油脂,甚至飽和脂肪酸比例不少,有三個問題:
- 要吃很多顆才能達到需要的EPA、DHA量
- 吃越多顆風險越高,也沒辦法有效平衡體內脂肪酸
- 可能花更多的錢
所以吃魚油看濃度,才不會傷了荷包又傷身哦!
計算魚油濃度3步驟
在魚油產品中,目前EPA、DHA的證據和研究最多,因此大家在說「魚油濃度」時,經常是指「EPA」加上「DHA」的占比哦!
步驟一:查看產品的包裝、官方資料
|名詞解釋
- 魚油總重量:整顆魚油的重量,包含膠囊和裡面的油脂。
- 魚油總含量:裡面的所有油脂,包含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。
- Omega-3的含量:包含ALA、EPA、DHA的量。
- EPA的含量:單純指EPA的量。
- DHA的含量:單純指DHA的量。
|要查看的項目
- 魚油總含量:魚油總重量(含膠囊重量)- 膠囊重量
- EPA的含量
- DHA的含量

步驟二:用公式計算EPA、DHA的濃度
|魚油濃度計算公式
- EPA的濃度:(EPA的含量÷魚油總含量)×100
- DHA的濃度:(DHA的含量÷魚油總含量)×100
- EPA+DHA的濃度:(EPA+DHA的含量÷魚油總含量)×100

|實際舉例
假設阿潛買了新的魚油,每顆魚油的總含量有1000毫克、EPA含量有600毫克、DHA含量有200毫克,計算結果如下:
- EPA的濃度:(600÷1000)×100=60%
- DHA的濃度:(200÷1000)×100=20%
- EPA+DHA的濃度:((600+200)÷1000)×100=80%
步驟三:檢查濃度是否符合需求
建議魚油濃度至少是70%以上,所以上述舉例符合。另外也要注意EPA和DHA的比例,有沒有符合你的需求哦!(請參考前面的表格)
魚油濃度計算機
數字看得眼花撩亂,不想手動計算也沒關係!阿潛營養師做了以下兩種計算機,只要輸入數字就能自動計算出魚油濃度,節省大家的時間。
適用於:知道魚油總含量時
適用於:不知道魚油總含量時
有些廠商雖然有寫EPA和DHA的含量,但是沒有寫魚油總含量,或只有寫總重量(包含膠囊重量),卻不知道膠囊重量多少,這時候用下面的計算機,也可以估算出來哦!
魚油挑選的其他重點
吃下肚的保健食品,如果效果不明顯可能還好,但沒有人希望還造成身體受傷、發炎!
所以我們除了注意魚油濃度大於70%之外,挑選時也要留意:
- 確定沒有對魚過敏、凝血功能不全,或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。
- 魚油總量及型式。
- 選擇小型魚類來源。
- 查看第三方檢驗報告。
- 查看穩定度/新鮮度檢測。
- 查看工廠認證標章。
想知道實際挑選魚油的步驟嗎?可以看下面文章:
延伸閱讀:魚油怎麼選才不踩雷?2024完整懶人包教你挑對高CP值魚油!
魚油產品非常多,每一家廠商訴求的優勢都不一樣,不管是哪一種魚油,如果希望吃了之後有效,濃度是第一個篩選條件哦!
如果覺得文章實用有幫助,請分享給身邊需要的朋友,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唷!謝謝❤️
※飲食營養會依照每個人需求、年齡、性別、疾病、身體狀態、喜好而異,也與運動、睡眠、壓力、荷爾蒙、腸胃道、情緒有關,需個人化評估、建議及調整。
※若合併有其他疾病、特殊症狀,或是特殊需求,如糖尿病、癌症、嚴重腹瀉、嚴重便秘、腸漏症、慢性發炎、慢性過敏、檢測重金屬過高、牙口不好等等,務必諮詢專業營養師做詳細的評估及個人化建議。
By 阿潛營養師